《2024-2025年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上海》

⟁ 365速发平台app下载 ⏳ 2025-09-19 15:13:13 👤 admin 👁️ 7276 ❤️ 541
《2024-2025年中国城市独角兽报告之上海》

先进制造第二:19 家(占 22.1%),一半是造芯片的(比如紫光展锐,估值 113.85 亿美元,全国芯片领域很有名),还有机器人、新能源领域。主要是国家要 “自主可控”(不被国外卡脖子),上海芯片产业链又完善。

医疗、汽车、消费也不少:医疗健康 13 家(比如镁信健康,估值 18.5 亿美元),覆盖专科医疗、基因治疗;汽车交通 8 家(比如智己汽车,估值超 64 亿美元),做新能源车、车联网;消费 6 家(比如得物、美妆店 HAYDON 黑洞),抓年轻人市场,其中中粮福临门估值超 140 亿美元,是消费里最高的。

还有 “小众但值钱” 的:比如社交(小红书,估值 260 亿美元,全国独角兽里都算高的)、游戏(米哈游,靠《原神》火遍全球,估值 246 亿美元),虽然各只有 2 家,但平均估值特别高,直接拉高了行业平均水平。

3. 啥背景?大多是 “自己创业”,少数有 “靠山”

上海独角兽分三类:

八成是 “自主创业”:68 家,比如小红书、米哈游、造 AI 芯片的燧原科技。这些创始人要么学历高(清华、交大、海外名校),要么在阿里、腾讯待过有经验,还有些是连续创业(比如哈啰创始人杨磊,之前搞过车钥匙、代驾,第三次才成功)。其中估值最高的是小红书(260 亿美元)和米哈游(246 亿美元)。

少数 “大厂 / 上市公司孵化”:8 家,比如智己汽车是上汽、阿里一起搞的,滴滴自动驾驶是滴滴分出来的,小度科技是百度分出来的。这些公司有大厂资源,起点高,其中滴滴自动驾驶估值 80 亿美元,是这类里最高的。

还有 “国资 / 央企背景”:10 家,主要做芯片、能源这些战略领域。比如中芯南方是中芯国际和国家基金搞的,中粮福临门是中粮集团的(估值 145 亿美元),上汽旗下还有享道出行、安吉物流这两家独角兽。

4. 估值 TOP20:头部公司占了六成估值

前 20 名独角兽合计估值 1605 亿美元,占上海总估值的 60%,主要是 AI、新能源车、芯片领域:

第一是小红书(260 亿,社交),第二米哈游(246 亿,游戏),前四名里还有中粮福临门(145 亿)、紫光展锐(113 亿)。

这些公司里,14 家已经是 “老牌独角兽”(成独角兽超过 4 年),比如小红书已经 9 年了,哈啰 7 年了,经历过市场考验;4 家是 “新晋明星”(1-2 年成独角兽),比如搞低轨卫星的垣信卫星、搞大模型的 Minimax,能看出 AI、航天这些新领域在冒头。

不少公司要上市了:比如斑马智行要拆去香港上市,小红书、空中云汇也传出要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的消息。

5. 谁在投?三类资本最积极

独角兽要成长,离不开投资,上海 86 家独角兽总共拿了超 500 轮融资,平均每家背后有 8-16 家机构:

市场化机构:比如红杉中国(投了 16 家,35 次,比如 Minimax)、IDG 资本(投了 13 家,比如滴滴自动驾驶)、高瓴资本,这些是专业投资机构,从早期就押注优质公司,还会多次追加投资。

大厂投资:腾讯投了 14 家(比如小红书、燧原科技),阿里投了 10 家(比如智己汽车),主要是靠资本加生态支持,帮公司发展。

国资机构:比如上海科创投(投了 12 家,主要是芯片领域,比如紫光展锐)、上汽旗下的尚颀资本(投新能源车产业链),不怎么追着赚钱,主要是帮上海补 “卡脖子” 领域的短板。

三、上海独角兽的 “新陈代谢”:新的来、旧的走

1. 新晋独角兽:硬科技和医疗最多

2024 年到 2025 上半年,上海新增了 14 家独角兽,比如:

垣信卫星(做低轨卫星,估值 38.9 亿美元)、聚变能源(做可控核聚变,23.1 亿美元),都是技术含量高的;

联影智能(做医疗 AI,帮医院搞影像分析)、峰飞航空(做自动驾驶飞行器,能运货还能载人);

还有传统行业转型的,比如安吉物流(搞汽车物流)、太平养老(做专业养老险),靠数字化跻身独角兽。

2. 退榜独角兽:要么上市、要么出问题

有 6 家独角兽掉榜了:

4 家 “升级” 上市了:比如造芯片的黑芝麻智能、做云服务的七牛云,都去了港股;

1 家被并购: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买了,估值从高峰时的 50 亿美元跌到 28.57 亿美元;

1 家 “翻车”:达闼科技(做智能机器人),因为欠薪、裁员,还卷入官司,被移出独角兽名单。

3. 迁入迁出:有人来有人走,各有原因

迁出的 3 家:都搬到了长三角其他城市。比如快仓智能(做仓储机器人)去了无锡,因为无锡给地、给政策,还帮它融资;鹍远生物(做癌症早筛)去了扬州,因为上海生产升本高,扬州能帮它扩产能。

迁入的 5 家:从天津、北京、香港搬来。比如昆翎医药(做新药研发服务)从天津来,因为上海生物医药资源多;思朗科技(做芯片 IP)从北京来,因为上海芯片产业集中,还能帮它准备上市;空中云汇把中国总部放上海,因为上海是金融中心,方便做跨境支付。

总结

这份报告其实就是给上海独角兽画了个 “全景图”—— 能看出上海在硬科技(芯片、AI、新能源车)和新经济(社交、游戏、消费)领域的优势,也能看到政策和资本怎么帮这些公司成长。虽然有些公司搬走了,但更多优质公司在进来,而且头部公司还在准备上市,未来上海独角兽大概率会更 “精”、更 “强”。

报告节选

完整报告获取:三个皮匠报告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